关键字 高新技术企业 角逐策略 差异化 价值链
1 高新技术企业的独特价值链结构
第一个系统提出价值链管理思想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依据波特的理论,“价值链”是指企业创造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提供给客户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根据波特的模式,企业的价值链作业可分为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两大项。基本活动是由投入到产出的转化,与交货和售后服务直接构成,具体包含内部后勤、生产加工、外部后勤、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辅助活动包含采购、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企业的价值链包含企业价值生产的全过程,即从原材料的提供到商品的生产,直到将最后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的全过程。
高技术企业的价值链相对于波特的基本价值链有一个变形。尽管它仍由辅助活动和基本活动两部分构成,但两部分的具体环节发生了变化。在波特的基本价值链中,技术研发是辅助活动,而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中,技术研发中包括新品开发,这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应归于基础活动,而其他的技术支持活动,包含基础研究、产业设计、工艺步骤设计、技术装备的改进、服务程序设计等仍然同计划、会计、信息管理、水平管理等一样,是辅助活动。之所以将新品研发环节归于基本活动,主如果由于高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从层级型向扁平型演变,研发一端直接承担了价值创造功能,是商品增值的主要环节。不只这样,很多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已经融入生产职能,研发本身也是生产。
2 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角逐优势
2.1 本钱领先剖析
依据波特的理论,本钱优势是企业可能获得的角逐优势之一,基于此,很多企业将本钱管理提升到了策略的地位,拟定了本钱领先的目的,加大了企业的本钱控制和规划。尽管影响企业本钱的原因不少,但从策略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效应。
一项价值活动的本钱常常受制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不一样的方法和更高的效率来进行更大范围活动的能力;产生于更大的销售量中分摊无形本钱和研发成本的能力;也产生于伴随一项活动的扩大,支持该项活动所需基础设施和间接成本的增长低于其扩大的比率。规模经济的重点是需要要有价格弹性,然而,高新技术商品的革新程度非常高,具备较强的垄断性,没完全替代品,因而其需要的价格弹性较小,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缺少势必的联系。其次,高新技术商品的供应求购双方存在紧急的信息不对称,客户无从得知哪种价格才是适当的,所以降价并未必能带来销售量的增长,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无从发挥。
学习曲线是企业获得本钱优势的又一要紧原因。一项价值活动伴随学习而致使其效率提升,伴随时间的累积其本钱会降低。学习伴随时间的推移而本钱减少的机制包含劳动效率的提升,资产借助率的提升和原材料更合适于工艺步骤等。也就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可能发现更有效的生产办法。然而高新技术商品的革新性较强,这意味着原有商品和工艺步骤持续的时间可能较短,而通过学习提升效率直至减少本钱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商品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因此,它可能面临着不断向上位移的学习曲线,商品的单位本钱因为分摊了新品的研发成本而很难减少,本钱领先优势很难获得。
2.2 差异化剖析
伴随市场角逐愈加激烈,市场推广面临愈加紧急的同质化,不但商品的同质化,甚至连营销推广方案和方法都趋于同质化,企业纷纷陷入价格战、广告战、终端战和营销战的泥潭之中,所以追求商品和营销推广策略的差异化已经成了企业持续获得动态市场角逐优势的势必策略方法。
无论是本钱领先还是差异化,其最后目的都是为了获得高收益。如前所述,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本钱领先策略很难奏效,因此,差异化就成为其势必选择。而差异化营销推广策略的选择又是高新技术企业进步过程中的自然结果。高新技术企业的最大特征在于其革新动能和革新能力较强,而革新与商品的差异化是正有关关系。进一步讲,差异化又与商品的相对价格成正比,而高的相对价格就意味着高收益。革新而获得高收益会反过来会刺激企业加强研究开发的力度以促进革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1][2]下一页